胃食道逆流特效藥-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

目錄

台灣人愛吃胃藥,當中又以「胃食道逆流」、「消脹氣」兩種胃藥居冠,許多民眾在面臨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時,第一時間仍是想到去看西醫、吃西藥、做胃鏡;不可否認,大部分的患者在西藥的治療下確實都能得很好的控制,殘酷的是,「XX服適錠,常常一錠搞不定」;本篇將帶您了解,臨床上西醫常用的胃食道逆流西藥的優缺點。

 

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roton-pump inhibitor,ppi)

被稱作是腸胃科迄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只要有在看腸胃科的患者,一定有吃過PPI,PPI被廣泛用於治療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幽門桿菌等,一般療程為持續服用8週,於飯前30~60分鐘服用效果最佳,且藥物濃度會在服藥後3小時達到高峰,如果患者只願意吃一種藥物,那PPI絕對是首選,然而……

關於PPI的實證研究缺點:

  • 8週療程後停藥,仍有⅔的患者症狀會復發。
  • 若已患有糜爛性食道炎的,停藥後100%會在半年內症狀復發。
  • 治療胃食道逆流的非典型症狀,改善率僅有偏低的25%。

會有以上問題,主要歸咎原因為:

→PPI可以顯著降低胃酸的分泌量,卻無法改善逆流的狀況!

PPI的用藥建議

  • 一般建議,有潰瘍性食道炎的患者,可以「持續」使用PPI,所謂持續,除了固定每天服用以外,在有需要時服用也可以達到類似的症狀緩解效果。
  • 持續使用PPI的患者,應採用最低有效劑量且一天不應超過2顆(需與主治醫師討論)。
  • 症狀較輕或已大幅改善的患者,鼓勵停藥,或需要時服用
  • 決定開始停藥後,應採取階梯式停藥,例如,每兩天吃一次、每週吃兩次,逐漸降低劑量到完全停藥。
  • PPI目前有超過5種可以選擇,若服用後有不適感,可考慮及早換藥。

PPI的副作用要注意哪些

根據美國腸胃科醫學會的最新指引,「疑似」PPI的副作用包括,腸道感染、肺炎、心臟病、胃癌、骨質疏鬆、慢性腎臟病、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及礦物質)、中風。

然而,這些研究幾乎都未被證實,都還有待更高品質的實驗確認及佐證,儘管如此,仍無法完全排除PPI可能小幅上升的健康風險,但現今全世界腸胃科的共識為PPI的療效遠勝於未證實的副作用,研究顯示,至少連續使用三年都還是健康的。

目前門診經驗看到,服用PPI的問題為:

  1. 部分患者有不適感,包括:頭痛、噁心感、腹瀉、便秘、脹氣、消化不良。
  2. 吃再久都無法完全根治。

→胃酸長期被抑制會有的風險

  1. 殺菌能力降低,增加腸胃道感染的風險。
  2. 胃內pH值不夠酸性,部分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吸收效果不佳(Vit.B、鈣質)。
  3. 相對提高血液中的胃泌素(gastrin)的濃度,而增加胃癌的風險。

PPI的總結

只要去看西醫腸胃科,PPI絕對是必用的藥物(因為也沒別種了),不論症狀嚴重程度,或是不可忽視的副作用,PPI都還是可以嘗試的治療選擇,在良好的監控以及使用指引下,不需要過度擔心。

然而,中醫門診所見佔最多數的,正是PPI治療效果不佳,或是長期服用PPI卻仍無法根治的患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