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多餐的迷思
「少量多餐」一直是很多醫師在治療腸胃相關疾病時,會給患者的飲食建議。這種做法通常是每2~3小時進食一次,每次以少量攝取為主不宜吃多。然而,我個人並不認同這樣的做法。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各大類營養素在胃中經胃酸及其他消化液分解所需的時間:
- 蔬菜、水果 → 0.5~2小時
- 五穀雜糧、碳水化合物 → 1.5~3小時
- 蛋白質 → 1.5~4小時
- 脂肪類 → 2~6小時
如果遵循少量多餐的飲食原則,每隔2~3小時進食一次,按照消化時間來看,除了蔬果類以外,五穀雜糧、蛋白質、脂肪類都很有可能還沒被消化完全,就又到了下一次進食的時間。
這樣,胃酸就必須再次大量分泌,以消化分解新入口的食物。一整天下來,胃部必須持續分泌胃酸,而無法得到一絲喘息的機會。
長時間下來,胃酸分泌的生理時鐘就會被迫調整成無時無刻都在工作。而當我們哪一天無法少量多餐時,照常分泌的胃酸卻沒有食物可以行消化作用,此時便會有胃部不適的感覺。
最常見的就是脹氣、胃悶,嚴重一些的就會胃痛,學名上稱此為「胃酸型脹氣」或「胃酸型胃痛」
若胃酸持續侵蝕胃壁黏膜細胞,則胃潰瘍的風險也將隨之增加。
定時定量才是正解
– 論定時的重要性
若想訓練胃酸分泌的生理時鐘,定時進食非常重要。胃酸通常在進食前約30分鐘至1小時開始分泌,固定每天用餐時間有助於建立生理時鐘,讓胃酸在規律的時間內發揮作用。
但既然生理時鐘已經亂掉了,那該如何挽救呢?
→ 請即刻開始養成三餐定時定量的習慣吧!
這時就需要培養三餐定時定量的習慣。轉變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胃悶、胃痛、胃脹氣等不適感,這是因為胃酸仍然在分泌。此時,中藥可以作為輔助治療,緩解不適感。請向您的中醫師尋求建議,並堅持度過過渡期。
– 定量即是七分飽
「七分飽」是指在感到明顯的飽足感後停止進食。胃部會透過神經元傳遞訊號給大腦,告知飽足感的程度因人而異。當感覺到「胃還未滿,但進食速度變慢且不想再吃」時,即達到七分飽。若持續暴食並食至八九分飽,會加重胃部負擔、使胃部平滑肌失去彈性,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胃下垂。因此,保持七分飽的飲食習慣有助於維持胃部健康。
乾濕分離必須做
– 湯泡飯不是好習慣
盛一碗白飯再加入湯,「湯泡飯」是不少人會喜愛且習慣的飲食方法。
→ 為什麼湯泡飯容易引發GERD呢?
一般來說,食物進入口腔經過牙齒咀嚼後會變成「食糜」,體積較小的食糜較容易被胃酸所分解;湯泡飯的吃法省略了「咀嚼」這個步驟,食物未能在口腔裡徹底磨碎,胃部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而為了消化未經咀嚼的大體積食物們,胃的工作時間被拉長,久而久之,胃蠕動變慢,胃排空時間變長,這種情況臨床上稱為-胃輕癱。
– 胃輕癱
胃輕癱(Gastroparesis)的常見症狀包括:
- 噁心嘔吐感
- 口腔內有未消化完的食物味道
- 胃凸、胃脹、胃悶痛
- 胃食道逆流
臨床建議每一口至少要咬15-30次,才能完全將食物磨碎,就算無法做到,也至少要強迫自己不要直接把食物吞下去!
甜食千萬不能碰
胃食道逆流首要禁忌食物絕對是「甜食」,甜食往往也含有高脂肪、高熱量的成分,長期攝取容易導致肥胖和其他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如糖尿病、高血壓等。
對於患有胃食道逆流的人來說,糖分過高的食物,酸度也相對較高,容易使胃的酸度上升,更加重胃酸的腐蝕性,除了容易逆流以外,同時也會傷害胃黏膜,提高胃潰瘍的風險。
如果真的想要食用甜點,可以選擇一些低糖或無糖的選擇,並且要注意食用的份量和時間,最好在主食後半小時以上再食用,以減少胃酸對食道的刺激。
睡前禁止吃宵夜
中醫有云「人臥,血歸於肝」,提示我們睡覺時全身的血液都會回流到肝臟,以修復體內受損的機能。然而,若睡前還吃消夜的話,胃就無法在睡覺的時候跟著休息,身體的修復機制也會受到影響,長期下來對健康相當不利。
根據統計,食物在胃中消化需要1.5~2小時,才能排空胃部。因此,在睡前至少要留下這段時間,讓胃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消化。雖然有人認為左側臥比右側臥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但其實睡前胃裡仍有食物,任何睡姿都會帶來一定的不適感。
為了讓身體能夠好好修復,睡前禁止吃宵夜是絕對必要的。
胃食道逆流可以完全治好,在平均大約三個月到半年的中藥療程,病情會隨著治療的時間與藥物的調整而改善,但除了按時服藥以外,還一件更重要的事⋯
→ 找出會讓自己胃酸逆流的飲食、並且改變生活習慣!
根據臨床經驗發現,不論是單純的胃食道逆流,或是相對嚴重的賁門鬆弛,甚至是伴隨嚴重的自律神經失調,只要避開某些特定的食物,症狀至少就可以改善三至五成,再搭配藥物治療,絕對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