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實證抑制胃酸分泌_吳茱萸湯

目錄

胃食道逆流的中醫實證醫學

根據2019年的一篇由中國醫藥大學團隊所完成的隨機雙盲試驗發現,中藥處方「吳茱萸湯」在治療胃食道逆流的效果,與西藥Omeprazole(PPi)相比有差不多的療效,且效果維持的時間可能更長!

原文連結

這個試驗可以得知,在治療胃食道逆流方面,中藥的效果確實不會比西藥差;另外,吳茱萸湯是《傷寒論》的藥方之一,功效為溫中補虛、降逆止嘔,通常會用於「中焦脾胃虛寒」的患者,這跟胃食道逆流常見的兩大證型「胃陰不足」與「肝鬱脾虛」截然不同,這也是中醫博大精深且令人著迷的地方 –「統計與經驗總是無法套用在全部的病人身上」。

 

解析吳茱萸湯

組成: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

《本經》吳茱萸

→「吳茱萸,味辛,大熱。主溫中下氣、咳逆、寒熱、除濕血痹、腹內絞痛諸冷實寒…」

《傷寒論》吳茱萸湯

→「食穀欲嘔,屬陽明也;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吳茱萸湯主之。」

→「少陰病,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金匱要略》吳茱萸湯

→「,而胸滿者,茱萸湯主之。」

解析

吳茱萸是大熱藥,主要用於寒實證,溫中主寒熱可以振奮脾胃陽氣,可以有效抑制胃腺分泌胃酸,但必須注意有部分患者的唾液腺也會同時被抑制而造成較明顯口乾舌燥的副作用

吳茱萸湯的組成上另外加入人參、生薑、大棗,更加強化脾胃機能,條文中每一條皆有提示「吐」「嘔」等字,說明當中焦脾胃陽氣不足,消化機能較差時,不論有無進食,都容易有反胃的情況發生,同樣的症狀表現就可以套用在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

另外,關於「頭痛」「煩躁欲死」,我在臨床上也的確遇過因胃食道逆流久病,過於嚴重又找不到解法,而有嚴重頭痛、煩躁等伴隨症狀發生的患者,這也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聯。

 

延伸閱讀